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750796
首页 > 资讯观点 > 行业动态 > 资本寒冬下的移动医疗

资本寒冬下的移动医疗

2015-10-29  · 杨旭然 英才杂志
浏览次数:

只有盈利模式获得新突破的企业,才能在资本冬天获得更加充实的弹药。

  曾经被人质疑“虚无缥缈”的移动医疗产业,如今正逐步开始向线下端发力。

  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之一、原以网络售药为主要业务的阿里健康,在日前宣布将与滴滴打车进行合作,在四个城市推出“呼叫医生,随车上门咨询”业务。在这项业务中,“叫医生”选项出现在了滴滴打车客户端中,用户发出请求后,医生会进行电话确认,并快速上门服务。

  这是阿里健康在线下“落地”的次尝试。但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认为,整个移动医疗市场从去年真正启动直到现在,很难说已经真正到了落地的阶段,包括阿里在内的所有从业者仍在摸索的过程中。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医生面对面问诊、检查的行业,因此纯粹的线上解决方案很难彻底实现,整个行业面对着线上业务同质化竞争、缺乏突破的现状,普遍都在寻求新的业务模式,阿里的“滴滴医生”、平安好医生的家庭医生等创业业务,都是掌握大量用户企业的尝试。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之后,在线上端的医生资源也已经被抢夺殆尽甚至是过度开发,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笑称,“每个主任都被人托关系挂网上,至少参加了4—10个移动医疗项目。”

  但另一方面,在线下端这一行业又面临另外的一系列难题:大量医生很难脱离现有的医疗体系;社保在公立医院之外几乎没有渗透,以至于大量的民营医疗机构只能集中抢占高端市场;创立独立的医疗机构能否被纳入医保尚有难度,又需要大量投资,对于习惯了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几乎是赶鸭子上架。

  两难之下,移动医疗创业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玩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盈利模式获得新突破的企业,才能在资本冬天获得更加充实的弹药。

褪去浮夸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将达7000亿元人民币。在2015上半年,国内移动医疗风投总额近8亿美元,超过2014年全年45亿元人民币的总和,全国移动医疗平台数量超过2000个。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大额融资案例,实际上从2014年春雨医生、挂号网等大型募投项目出现之时,移动医疗就有了进入“巨头竞技”阶段的苗头。

  在与巨头的竞争中,没有清晰商业模式、没有掌握核心小型企业竞争优势难以得到体现。在资本环境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之后,一些创业企业就不得不开始面对资金供给收紧的窘境。

  倪剑文认同资本收缩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他对《英才》记者表示,现在来看行业中确实正在出现一些变化,但对于真正有质量、有生命力的创业项目来说,资本热潮的退出实际上相对有利,因为行业的变化可以将行业的投机者清理出去,减缓竞争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阿里健康这样大型的公司来说,未来在收购项目时也可以以更加合适的价格进行。

  54Doctor创始人周鹏远则告诉《英才》记者,目前在行业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泡沫较大,一些项目比较浮夸不太务实。资本退潮的迹象确实存在,但从行业上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医疗行业从不是一个短平快的投资领域。

  周鹏远认为,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在于,整个行业目前尚处于国家层面的体系化运行过程中,因此他本身不可以被互联网技术改变,互联网只能对其起到支撑促进作用,而非颠覆作用。

 线下“突围”

  向线下“突围”,成为了移动医疗企业不得不的选择。线下端的战场与线上有所不同,大型机构由于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资金实力,可以实现占领先机。

  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是移动医疗战局中的特殊玩家,虽然没有互联网公司的背景,但平安依托其保险公司的海量用户,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安重点布局了线下医师团队,力图打造全国的家庭医生业务。“我们在这个行业中有一点点的自信,首先就是因为我们依托于平安集团,利用集团的品牌与客户资源,可以为保险客户提供更好的收费服务,这让我们上线年就获得了比较好的盈利”,平安好医生首席产品官吴宗逊表示。

  而对于体量较小的创业企业来说,在业务上则很难再有一年前的“任性”空间。“有些企业,A轮的钱拿完了做一件事,B轮的钱又去投了别的项目,到了C轮又不一样,不断调整,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不清楚”,周鹏远认为,移动医疗想成功实现落地需要找准发展方向。

  春雨医生、杏树林等移动医疗企业的投资人、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则对此持有乐观态度,他告诉《英才》记者,医疗行业实际上是抗周期的,资本市场的涨跌对其影响不会太大,看病吃药的需求会一直都在。

  “随着时间和越来越多用户在网络用线上服务,创业公司在结合做一些线下的布局,我感觉是比较乐观的。医保方面一定会逐渐地开放,政府担心的是将医保开放给不靠谱的企业,但只要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个认同会逐渐形成,只是需要时间”,陈维广表示。

  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医疗产业负责人之一王正云告诉《英才》记者,线上医疗机构向线下突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大多数移动医疗机构的问题,就是没解决好自己的商业模式。理解商业模式,核心一句话就是谁来买单,但线上来看顾客端付费非常少,但线下模式则非常清晰。

  他认为,移动医疗的业务中,医生是一个最重要的入口。但在线上模式中,从医生入口接入客户后,却发现随后的变现环节遭遇了困难:不管是以互利的方式,还是直接变现,都没有很好的模式。

  在这样的局面下,只有往线下发展,做诊所等机构,来把一部分变现机会导出来,这样才能让线上的医疗服务最终货币化。另外,由于医疗服务“属地化”的特点,移动医疗机构所有线上资源,都必须在各个地区进行分别落地,这是一个自然的盈利模式复制过程。

  可以看到,虽然走向线下的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这是移动医疗企业无法绕过的步骤,甚至是最终落脚点之一。


转自:《英才杂志》资本寒冬下的移动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