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750796
首页 > 资讯观点 > 价值思考 > 预约挂号的现存问题及IT解决思路

预约挂号的现存问题及IT解决思路

2015-02-10  · 周鹏远
浏览次数:

  2012年6月15日〈健康报〉一篇题为〈医生感慨:还在为号贩子打工〉的文章道出了当前北京市114预约挂号系统的尴尬:预约挂号被号贩垄断,有需求的患者挂不到号,对于部分医院和专家预约挂号的就诊成功率低等。事实上,从各地预约患者的比例不断提升和预约成功率的不断增加可以看出,预约挂号作为卫生部在推行医改,深化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在优化就医流程和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斐然的。预约挂号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综合各方观点来看,主要提到两个方面: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知名医院、知名专家一号难求。二、“杜绝号贩十分困难”,低违法成本与高利润收益相比,不少号贩子愿意铤而走险。有关这两个方面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的专家都有相当的论述,笔者仅以医疗IT人员的视角重新审视一下当前预约挂号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为建设和完善预约挂号系统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于初诊模式与复诊模式

  通常我们认为,预约挂号包括初诊预约和复诊预约,这是两种不同的预约模式,但是当前大多数预约挂号系统其实是实现了初诊预约的信息系统。这两者如何区分?初诊预约的特点是患者信息未知,医生与患者未建立明确的就诊关系;而复诊预约则不同:患者信息为已知,医生对患者已建立初步了解(有可能已存在诊断信息、检查信息甚至医嘱信息),患者的就诊意向明确。从建立信息系统的角度判断:复诊预约系统的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一定是优于初诊预约系统的。从预约的业务逻辑推导,患者群体是客观存在的,虽有区域性和流动性,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深入使用,有初诊特性的患者群体在信息系统中将逐步减少,转而是复诊特性的患者群体逐步增加。在当前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初诊模式对于医院来说,其“效率”是比较低的:专家往往有其独特研究领域和“兴趣点”,而“看感冒也要往协和去挤”让很多优质的医疗资源实际上并没得到合理利用。而“复诊模式”则可地平衡了医生与患者的需求,在排除信息不对称(初诊时医生不了解患者,患者也不知道医生,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医生建立联系)的条件下,号贩问题迎刃可解。在复诊模式中信息系统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1. 建立完善的患者数据库体系是复诊模式系统化运行的基础。复诊模式下建立的患者数据库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医院HIS系统进行一致性融合,以保障医院业务流程的通畅。

  2. 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短信的便捷性使复诊模式的每一个细节流程变得可控。

  在预约挂号系统中重点建立复诊预约模式,对于便捷复诊患者和逐步解决号贩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预约与挂号

  预约挂号本身包括两层含义:“预约”和“挂号”,后者是患者就诊的门诊途径,而前者则应包括转诊预约,检查预约等,有可能不通过门诊途径。目前的各地的预约挂号系统,多为解决门诊途径的预约挂号,而未考虑其他预约需求,这样的预约挂号系统是比较片面的。我们可简要分析一下预约挂号中的“预约”业务:

  1. 预约的便捷性是预约系统的立足根本。很难想象在通信和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还只能到医院的门诊大厅去办理相关预约手续。

  2. 国内目前还没有较完整和完善的转诊预约模型,各地各医院的试点都只实现了转诊预约的一部分,转诊预约系统面临多种复杂业务模式整合的课题:

  1)国家在新医改力推的“双向转诊”是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进行的,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2)不少医院尝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区域性医院合作,对一些特色病种和患者也开展“转诊”业务

  3)由第3方运营单位以患者和医院“中介”的方式参与的转诊 

  3. 大量新的非门诊途径预约方式的出现,如很多医院对一些专病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服务特色服务以及部分医院开通的“VIP服务”等,其就诊预约的共同特点是可以绕过门诊途径直接就诊或住院,这类预约的服务属性强,对现有就诊流程会有一定影响。

  预约系统在IT实现上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患者就诊信息的完整性和通用性问题,目前国内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往往放在区域医疗转诊中,很少考虑其开放性。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的预约系统只能管理患者基础信息或片面的就诊信息。但是就预约挂号系统而言,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短信、语音等多种媒介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预约系统,是当前预约挂号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